素食的好處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作者: 謝宏其【佛經館】 9月 15, 2022 素食能減少大量養殖牲畜所產生的碳排放量,如果素食的人口增加,對溫室效應所造成的氣候異常有相當大的幫助。醫學研究發現,素食能帶給人們健康,也使人性情比較不會暴躁。只要攝取均衡的素食食物,並不會造成營養不良的情況。人們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,殺死其他動物食用,是和同理心背道而馳的。素食能培養福報,減少殺生造成的因緣果報。素食的利益 (人間福報)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106832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——同理心思維(四) 作者: 謝宏其【佛經館】 6月 19, 2023 想要培養同理心,理解人性是一項重要的條件。當我們想要去同理他人的時候,理解他人行為的動機就與理解人性密切相關。 眾生都希望能離苦得樂,只是使用的方法和離苦得樂的境界、結果不相同。例如:我們在思考一個人為什麼要去做運動——有的人是因為想要健康,有的人則是想要紓解壓力,有的人是想參加比賽......等,有各種不同的動機;但是,歸納起來,都和「離苦得樂」有關。怎麼說呢?想要健康的人,知道生病是痛苦的,為了遠離病痛,所以他去運動。想要紓解壓力的人,認為壓力太大,無法喘息,想要運動之後紓壓的快樂,所以去運動。想參加比賽的人,想要得獎的快樂,所以每天練習運動。這些是我們對運動的動機,簡化後的分析,真實的世界還有各式各樣的動機,而所有的動機,還是都與「離苦得樂」有關。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,每一個人對苦樂的定義是不一樣的,舉例來說:有的人認為吃蛋糕是一種快樂,有的人則認為吃蛋糕會發胖,導致體重上升,是一種痛苦。有的人認為「有名氣」是一種快樂,有的人則認為「有名氣」會招來狗仔隊和八卦,無法走在路上自由自在,不被認出來,所以是一種痛苦。由於每個人對苦樂的定義不同,所以每個人對「離苦得樂是什麼」的解釋也不同。同時,苦樂的定義是會改變的,例如:有的人從前認為去上課是痛苦的,但當他在課堂上學到了知識或交到了朋友後,反而變成喜歡上課,認為上課是快樂的。 遺憾的是,很多人對於快樂的定義,都是直覺地以短期的快樂來做判斷,舉例: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使用毒品?因為他們選擇眼前短暫的快樂,無法克制這種快樂的誘惑,而逃避上癮後的痛苦這個事實。儘管如此,他們還是希望能離苦得樂的,只是在他們的判斷中,所謂的快樂,是吸食毒品。再舉個例子: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做各種實驗,會快樂嗎?其實他們還是希望能離苦得樂的,但是他們的快樂,定義在實驗成功之後,得到成就感或是名利雙收時的快樂。 所以在同理他人時,我們可以從理解他人的痛苦和快樂著手,因為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。 閱讀完整內容»
誠實的重要 作者: 謝宏其【佛經館】 9月 12, 2022 我們待人處事要誠實,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。如果社會上人人都是誠實的,我們的生活不用費力去與別人勾心鬥角,才能過得更加自在。 面對自己時也要誠實,靜下心來想看看,有些事雖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,我們還是要依照客觀的事實來說話或做決定,不要企圖去欺騙自己和別人,心中坦坦蕩蕩才能得到快樂。 有時候謊話說多了,連自己都會不清楚什麼才是真的,生活在虛假的世界中,只是自欺欺人,雖然短期不會有不好的影響,但長期來看是會影響自己的正確判斷力的。 誠實的重要 (星雲法師) http://books.masterhsingyun.org/ArticleDetail/artcle4871 閱讀完整內容»
小乘根器 vs 大乘根器——同理心思維(二) 作者: 謝宏其【佛經館】 6月 09, 2023 小乘和大乘是佛教的名詞;眾生依照他們的天性習慣,可粗略的分為小乘的天性和大乘的天性。什麼是小乘根器?小乘根器的人經常將生活、處事的焦點,放在自己的身上,他們比較關心和自己有關的人事物,不喜歡管別人的閒事。同樣地,對於去同理別人的感受,也是興趣缺缺。這樣的心態,也不能說它不好,先把自己照顧好,解決自己的問題,然後才有餘力去關心別人、幫助別人。大乘根器的人,則是比較會去注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,對別人、對自己都有較大的包容力,所以表現在個性上,就會比較善解人意、喜歡幫助別人。 依照這樣的區分,我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,跟不同根器的人相處。和小乘天性的人交談,就減少提到有關他人的感受或他人的閒事。小乘根器的人,對這些內容沒有太大的興趣。和他們切身相關的人事物,則可以多談一些。若和大乘根器的人相處,則要減少提到自我要求或是只為自己著想的話題,他們對於「大家的想法是什麼」和幫助別人比較有興趣。 一般來說,同理心的培養,是屬於大乘的範圍,所以不要去強求小乘根器的人要有同理心,他們需要先專注於自己的問題,等解決了自身的問題後,才有心思去同理他人、幫助他人。從社會來說,只要他們能獨善其身,不做危害別人的事,那就好了。 最後,還是需要在此說明:佛教中分成大乘、小乘並沒有去區別:誰比較好,誰比較不好;眾生到最後都會成佛,是平等的,只是在成佛之前,大家所選的道路不同。所以,不要去歧視小乘根器的人或者認為大乘比較優越。 閱讀完整內容»
留言
張貼留言